2025年8月13日至14日,“东南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气候及人为影响机制研究”年度交流研讨会在海南大学生态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和海南大学联合承办,采用“线下会议+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线下主会场设于海南大学农科楼207会议室,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同步开放。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共话东南亚热带雨林生态保护。
本次研讨会特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宋长春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吕喜玺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李彦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单立山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稚研究员、香港大学冯禹昊博士后等组成专家团队,为项目研究提供专业指导。
会议旨在系统总结评估项目年度合作进展与核心成果。8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何斌教授首先对项目总体情况进行介绍,随后该校博士研究生褚阳、杨国燕分别作专题汇报,最后由海南大学胡中民教授分享研究进展。专家团队针对汇报内容进行深度点评,精准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围绕解决方案展开热烈讨论。



项目组成员分别做项目进展汇报
8月14日,参会专家学者与项目组成员一同前往海南保亭样地开展全天实地考察。作为研究东南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观测基地,保亭样地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雨林生态特征,为项目研究提供了宝贵的野外实验平台。专家们深入雨林腹地,近距离观察了多样的植物种类、复杂的群落结构,并结合实地情况与项目成员就监测方法优化、数据精准度提升等问题展开了交流与探讨。此次考察加深了参会者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与野外监测的认知,为项目后续研究中更精准地解析气候及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供了重要观测数据支撑,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研究与实际热带森林生态保护需求的衔接。

项目组成员在保亭样地参观调研
据了解,该项目是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参与单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有效梳理了年度研究成果,更明确了下一年度的研究重点与任务分工,将进一步强化跨区域科研合作网络,为东南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撰文:金廷渊、吴凯
审核:胡中民、林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