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研究
-
-
2025.03.04
042025.03
生态学院席念勋副教授在Ec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席念勋副教授在国际生态学著名期刊Ecology上以“Interactive effects of leaf pathogens and plant mycorrhizal type on plant diversity–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s”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的经典主题之一。在不同菌根植物占优势的森林中,该关系可能存在差异,并受到专化与泛化病原菌的调节。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充分揭示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以调节生物多样性效应。通过开展同质园实验,...
-
-
2025.02.25
252025.02
“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2月17日-18日,“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国际动物学会(ISZS)主办,海南大学生态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提供支持。中国、法国、墨西哥等国家的30余名来自国际动物学会、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Hubert Curien多学科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海南大学生态学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
-
-
2024.11.27
272024.11
海南大学“生态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团队成员在生态碳水循环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我院“生态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团队成员靳川博士联合北京林业大学、新布伦瑞克大学(加拿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共同合作,在生态碳水循环领域取得一定研究进展,在生态领域著名期刊接连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青年教师靳川博士,通讯作者为胡中民教授,第一单位为海南大学生态学院。成果一:叶片生理功能、物候和环境联合调控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生产力 论文首页荒漠生态系统在陆地碳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
2024.11.07
072024.11
生态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团队成员在《Science》刊发Letter文章
近日,我院生态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团队成员靳川博士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彭立增研究员,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Antimony’s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China”的Letter评述文章。靳川博士为该文第一作者,彭立增研究员为共一/通讯作者。该文章探讨了中国锑(Sb)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并呼吁通过在环境介质、生物体中进行广泛的数据收集,优先开发生物传感器并结合生物修复技术来控制这一重金属污染,为化学环境污染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策略。...
-
-
2024.11.07
072024.11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海南)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一轮通知
一、 大会介绍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研究与国际前沿接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海南大学拟于2024年12月6-8日在海南省琼海市举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海南)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海南大学生态文明大讲堂的国际会议系列,本次会议将聚焦“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机制与环境影响、海岸带与岛屿生态环境、生态安全及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主题,深入讨论生态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促进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搭建合作平台和育才平台,...
-
-
2024.10.15
152024.10
生态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团队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我院生态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发表题为“Widespread increase in sensitivity of vegetation growth to climate variability on the Tibetan Plateau”的研究论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192324003733)。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团队青年教师吴凯,通讯作者为胡中民教授,海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图1 论文首页理解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助于科学管理脆弱生态系统。...
-
-
2024.09.26
262024.09
最新全球顶尖科学家排行榜发布,海南大学生态学院多人上榜!
2024年9月,全球知名学术平台 Research.com发布了生态学与进化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排名(第三版)。在生态与进化领域,全球20958名生态与进化领域的学者中有127名中国学者入选全球顶尖科学家排行榜。其中海南大学生态学院刘曙光、张知彬和胡中民教授入选全球顶尖科学家排行榜,赵淑清和朱小山等教授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年度榜单。生态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高级职称51人,其中教授18人;拥有海南省和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含培育团队)21个。...
-
-
2024.08.09
092024.08
刘曙光、赵淑清教授参加第四届全国区域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并作主旨报告
2024年7月19至21日,第四届全国区域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合肥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区域生态学:新时代、新格局、新征程”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区域生态学的前沿议题。在本次会议中,海南大学生态学院刘曙光、赵淑清教授作题为“城市生态研究与思考”的学术报告,汇报内容从城市规模法则和城市化的生物响应等多个方面展开,提出了许多具有国际前沿的科学观点:城市是观测生物对温度、CO2等变化响应的“...
-
-
2024.08.09
092024.08
刘曙光教授团队在Global Change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刘曙光教授团队以“Vegetation growth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 cross-scale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emory and time lags using tree ring and satellite data”为题在生态学Top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SCI Q1, IF=10.8) 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gcb.17441)。海南大学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汤雯茜为论文第一作者,刘曙光教授为通讯作者,海南大学赵淑清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吴一平教授、...
-
-
2024.06.30
302024.06
海南大学“全球变化与南海生态安全”团队在红树林领域取得相关研究进展
我院“全球变化与南海生态安全”团队与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全球尺度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和冠层树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发表2篇学术论文。论文第一作者分别为孙仲益副教授,于佳男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乌兰副教授,聂胜副研究员和刘文杰教授。论文题为:Expl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global mangrove gro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