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重大传染病问题日益突出,全健康(One Health)是当今全球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前沿方向,它强调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协同治理。为此,海南大学于2025年4月14日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热区高校联盟202年年会-- “全健康与热带疫病防控”平行论坛。该论坛由海南大学主办,海南大学生态学院、海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大学生命健康学院、海南全健康国际研究院、海南省全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国际动物学会承办。论坛由中方主席张知彬和外方主席伊冯·勒·马霍共同主持。
海南大学李步洪副校长致开幕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了全健康与热带疫病防控在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鼓励与会人员积极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惠及热带世界各国和地区。张知彬教授对海南全健康国际研究院进行了介绍,他说,该研究院的建立将有力推动海南大学全健康研究平台的建设,提升全健康科学研究,促进全健康科学普及、培训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
平行论坛特邀报告专家
张知彬教授主持学术报告第一阶段。欧洲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尼尔斯·斯坦赛斯教授带来了“鼠疫传播驱动因子”的报告,他通过跨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全球及欧洲鼠疫传播背后的生态驱动因素和机制,为全球鼠疫的预警与防控提供了新的见解。张知彬教授以“基于全健康的宿主—媒介—病原协同防控技术与策略”为题,展示了可以同时控制鼠类密度和媒介(跳蚤、蜱虫)数量的最新技术与理论,有利于防止传统灭鼠后媒介逃逸和聚集,减少疾病溢出风险。该研究可以推广至更广泛宿主-媒介-病原系统的协同控制。
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伊冯·勒·马霍教授通过解析企鹅体内抗菌素特征与棕熊冬眠机制,指出极端环境动物的独特适应性机制可为抗感染药物研发、肌肉萎缩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未来需结合先进技术,深化野外研究,将自然智慧转化为人类健康解决方案。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弗兰西斯卡·特罗尼科则强调了抗菌素耐药性是全球健康与发展的重大威胁,需通过全健康视角整合科研、政策与实践;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抗菌素耐药性全健康倡议和优先研究议程为减少抗菌素滥用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成功仍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持续投入。
平行论坛二会场
学术报告第二部分由伊冯·勒·马霍教授主持。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疾病防控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全健康学院的周晓农教授指出,全健康理念通过整合生态、医学与政策工具,助力疟疾、血吸虫病和包虫病等中国热带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需深化跨学科研究、强化国际协作,以应对抗菌素耐药性、新发传染病等全球健康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吴志强研究员指出,野生动物病毒组研究是预测和防控新发传染病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野生动物病毒组的深入研究,为疫病的源头防控和跨物种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最后,来自泰国科学研究中心的赛吉·孟兰德研究员带来了“东南亚全健康治理的实践”报告,他指出,人畜共患病与生态退化是东南亚全健康实践的核心挑战;通过跨学科研究、区域合作及生态恢复,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降低传染病风险。
本次“全健康与热带疫病防控”平行论坛通过学术报告、交流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了全健康理念在热带疫病防控中的理论、技术和应用实践。论坛为不同领域的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为全球热带疫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全健康理念应在热带疫病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人类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平行论坛二《全健康与热带疾病防控》论坛部分嘉宾和代表合影
撰稿: 杨琦、程超源
照片提供:学校国际交流处
审稿: 张知彬、黄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