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2021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安排
    2021年03月30日 16:46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2021 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安排

      根据教育部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海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结合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情况及我院实际情况,为确保复试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特制订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2021 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生招生复试工作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1、学院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各环节的组织和录取相关工作。

      2、各复试工作小组(复试工作小组成员须无直系亲属或利害关系人报考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负责实施相关复试细则。

      二、招生计划及复试名单

      1.根据学校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排名,我院采取差额复试形式,比例一般不低于 120%,复试人数按差额比例结果的四舍五入计。

      2.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应于报考学科专业复试前与我校招生学院联系(否则视为放弃享受加分政策或视为不享受加分政策;考生应在中国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相应人员名单之中),并提供合同书、服务期满的考核报告等材料。

      3.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 兵专项计划)复试考生名单见我校研究生处网页公告。

      三、复试要求

      1.复试方式

      我院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进行,主平台为学信网开发的研究生招生远程面试系统。备用平台为腾讯会议。所有考生均需下载两个远程复试平台。详见附件 1。

      2. 复试专业及时间

      3.复试前考生需上传的资格审查的材料

      审查方式:上传电子附件+在线视频方式进行审查。

      复试专业 095132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

      复试时间 2021 年 4 月 8 日 9:00 开始(全天)电子附件上传时间:2021 年 4 月 3 日前

      上传地址:2680334017@qq.com;2506089955@qq.com

      在线视频确认时间:4 月 6-7 日

      请按要求的顺序并编号提供以下电子版材料(PDF 文档或图片扫描文件,所提交材料的重要信息必须清晰可见),以文件夹压缩包方式,并以“报考专业名称+考生姓名+研究生复试资格审查材料”(如,环境资源与利用+王某某+研究生复试资格审查材料)的格式命名压缩包文件名和邮件主题名,发送至邮箱 2680334017@qq.com;2506089955@qq.com;(邮件收到后,会有即时自动回复,若未收到回复请主动联系确认。)

      1)有效居民身份证(须包括人像面和国徽面)。

      2)准考证(可在中国研招网下载)。

      3)应届本科生上传完整注册的学生证(高校教务部门颁发的学生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4)往届生上传毕业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5)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上传教育部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6)同等学力考生还需按我校《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上各专业的报考条件上传相关材料(如课程成绩单、发表论文证明及清单等)。

      7)盖有公章的大学期间成绩单(往届毕业考生由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盖章)。如有科研成果及获奖材料,请上传相关的清单。

      8)《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需考核部门盖章,应届本科生由所在学校的院系学工办作鉴定并盖章,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档案所在部门或所在街道办作鉴定并盖章。此表可在海南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下载专区”下载。

      9)在 2021 年 9 月 1 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还须上传在读学校(主考学校)提供的学习相关证明。

      10)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上传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11)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还需上传:

      ①本人户口本原件。

      ②《2021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

      12)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

      凡证件不齐、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报考要求的,视为资格审查不通过,不予复试。

      4.复试内容及成绩计算

      1)面试以口头问答方式进行,面试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知识考核(20%)、综合能力考核(60%)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考核(20%)。

      ①专业知识考核主要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生的专业能力素养。主要内容为《土壤农化分析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环境资源与利用相关专业知识。以题库随机抽题的形式进行考试,学生口头作答,复试组成员根据考生回答情况进行评分。

      ②综合能力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科研潜力等。(含面试考官随机提问环节)

      ③英语应用能力考核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四会”(听、说、读、写)能力。

      2)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一般为 20 分钟。

      四、拟录取工作

      2021 年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1.综合总成绩计算

      所有拟录取考生都必须经过复试。综合总成绩由初试总成绩和复试总成绩组成,考生的初试总成绩和复试总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

      1)初试总成绩计算方式

      根据考试科目数量、统考科目分值,初试总成绩计算方式有以下几种(按百分制计算):初试总成绩=总分(500 分)/ 5;

      2)复试总成绩=专业知识考核×20%+综合能力考核×60%+英语能力考核×20%

      3)综合总成绩=初试总成绩×70%+复试总成绩×30%(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对于调剂考生,初试总成绩只计算与调入专业相同的统考科目成绩。

      5)加试成绩不计入综合总成绩,但加试单科成绩原则上须达到国家二区相应学科的单科分数线。

      2.拟录取名单

      1)按综合总成绩高低顺序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第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

      2)综合总成绩排名相同的,按计入综合总成绩的初试总成绩排名 确定拟录取名单;如 初试总成绩相同,按初试的外语成绩(WGY)高 低排名确定拟录取名单。如外语成绩相同,则按思想政治理论(ZZLL) 成绩高低排名确定拟录取名单。

      3)学院于复试结束三天后对考生公开综合总成绩及排名。4)学院上报的拟录取名单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学校统一公示。

      五、复议及投诉电话:

      电话:0898-66192906(生态与环境学院),0898-66251735(海南大学)

      复试相关未尽事宜,咨询电话(院学科与科研办公室):0898-66192906。

      六、突发事故与作弊处理及其他注意事项

      1)考试中断。学校端,如发生因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如停电、停网等)造成线上考试中断者,学校将及时联系考生,并尽快安排组织重新考试;考生端,因不可控的自然因素造成考试中断者,考生需第一时间联系校方,如果网络能在 3 分钟内恢复,考试继续进行,但需变更考试题目,中断超过 3 分钟不能及时恢复的,须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并同时向学院提起二次考试的申请,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判后,决定是否安排该考生延后或改期复试。此种情况下,每位考生重新考试的申请仅限一次。考生人为中断考试的进程或谎报出现了不可控的外力阻断者,都被视为与现场考试中自动放弃考试一样的行为,学校方可取消其复试的成绩。

      2)考生在网上复试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云监考的监控设备摄影范围。如确有需要(身体原因不适、不可等待的如厕等),需报线上监考人员,经请示被允许后,在合理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凡无正当理由、不主动报告主考方、处理时间不合理的考生,都将被视为借故离开拍摄范围而进行作弊的行为,并对此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考生须保证考试空间完全独立,不能接受外来音频、视频。考试期间不允许锁屏、缩屏、录屏,不得离开监控范围,不得故意造成死机、卡顿、断网等情况。违规违纪者,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 3 个月内,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4)依照《招生管理规定》,学院认为有必要时,可对相关考生再次复试。

      5)其他未尽事宜以学院最终解释权为准。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2021 年 3 月 29 日

 

海南大学生态学院
  • 联系电话:0898-66290829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 邮编:570228
  • 美工支持/中旗网络
  • 生态与环境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