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点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生培养 学位点简介 正文
    06 2023.07
生态学博士学位点简介
日期:2023.07.06 点击:

海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编号:  BX2007101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713生态学       

适用研究生层次:  博士研究生       

适用学科、专业:植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可持续生态学        

 

一、学科简介

生态学是我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群中的主干学科。学科紧紧围绕学校热带海洋特区的办学理念,全面系统地开展了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势。

学科得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支撑,拥有超过1,200m2的实验室和4个野外实训平台。导师队伍结构合理,专门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的学术型人才。

海南大学生态学学科包括4个稳定的基础主干学科方向,且各方向之间联系紧密,融成一体。各方向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

植物生态学方向是海南大学生态学科的传统方向,可追溯到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植被》编委林英先生、“海南植物王”钟义先生等人的一些开创性工作。该方向以热带地区植物多样性与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植被清查及永久样地、植物分类及系统、植物与其它生物互作关系、分子生态及生物地理学等手段,探索植被结构、植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等,并开展保护实践,服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重点研究:1)海南植被生态学的基础问题;2)植物多样性保护;3)海南岛及环南海区域植物迁移与演化。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从具有生理学基础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问题出发,以碳、氮、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核心,以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生态系统控制实验、同位素示踪技术、涡度相关技术、植被遥感、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模式等为主要技术手段,重点研究:1)生态系统碳汇的形成、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CO2施肥效应、全球温暖化下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理学反馈、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格局的影响;2)热带典型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滨海、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3)微生物对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修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

以热带地区森林、滨海和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退化或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控制和修复,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理论和技术,重点探讨:1)开展热带海岛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污染预警、源解析与生态风险评估;2)污染过程与生态效应,研究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 3)以生态预防与治理为主要手段,重点研究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农田及湿地的污染防治、退化及受损生境修复技术。

可持续生态学(Sustainable ecology

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热区的生态安全及应对策略、生态价值评估、生态功能挖掘、生态文明和文化的建立等进行研究,为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充机制、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等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新能源利用和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基础,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同时体现生态学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重点探讨:1)研究热区海洋与土地资源的生态保护与利用;2)对热区已经保护的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综合价值评估;3)可更新资源再生机制与可持续利用等。

二、培养目标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全面掌握生态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生态学的技术方法,掌握和发展前沿理论、解决重点或热点问题,服务于社会需求;能够独立的进行生态学的科学研究,并取得相应的创新性思想或技术成果。

能够熟练的运用外语和计算机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企业等对生态学高端人才的要求。

(一)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该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同时了解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上有创新性的成果。在掌握已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共性知识基础上,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共性基础理论,并根据所属研究方向性质及其培养要求,构建其研究领域必备的知识和结构。

(二)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应崇尚科学精神,具有生态学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扎实的实验和分析技能,及解决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领域中重要科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理想;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勇于对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探索;能够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及成果;在科学问题凝练、研究方案与实施、研究结果分析和成果形成的整个科研过程中能善于团结合作,发挥团队的作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体魄,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任务。

2.学术道德

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精神,《海南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规定》(海大办〔201014号)和《海南大学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系统检测工作的规定》(海大〔2014101号)精神,讲求学术诚信,恪守学术规范,树立学术自律意识,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其他学术道德规范。

(三)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积极选听专题讲座,参加学术研讨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利用一切现代信息传播手段,获取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掌握学科学术前沿动态。在文献收集中,要有意识地考虑文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全面性是要求文献收集的数量、发表的时期、关注的问题及国内外的覆盖程度要适当,而系统性是指这些文献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完整性。由于不同时代科学技术和社会背景对生态学研究的影响不同,要注意去伪存真,确保文献的科学性。同时,要不断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现状和技术需求,重视在生产实践中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

2.学术鉴别能力

博士研究生既要对学术成果的普遍真理性进行辨别,同时,也要考虑相关成果在地域上的特殊适用性。应在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学术研究前沿,能明辨研究工作或成果的先进性和局限性。既要对已经形成的成果进行系统判别,也能对将要研究的问题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判别。要深入生产实践,了解和分析生产实际形势,能明辨研究问题、研究任务、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和价值;能正确评价和取舍所引用、参考的科学成果或学术论文,要能综合评价科学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贡献和生态作用,要具备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判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博士研究生要能在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关键科学问题,并构建科学假设和研究思路,提出创新性的研究课题。要具备根据研究任务要求,主持撰写项目计划,并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具备组织、协调开展科研活动,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田间和实验室的综合实验技能、数据获取和综合分析技能、样品采集和测定技能。具备较强的学术成果综合表达的能力,在获得研究结果后,要能采用先进的科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用中、外文撰写学术论文。通过论文工作,在本学科的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4.学术创新能力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具备敏锐的科学洞察能力,善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捕捉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挑战学术难题的科学精神;要善于从生产实际中发现关键性问题,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课题,并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创新成果可以是生态学新理论、生态学新技术与新模式和生态学研究新方法等。

5.学术交流能力

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在研讨班、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准确、清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要具备较强的学术总结、归纳和提炼能力,善于通过学术期刊、科普读物、大众媒体等平台展示研究成果。

6.其它能力

博士学位获得者需要经常与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农户进行协调合作,应该具备多方面的协调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些能力包括:文字撰写、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及外语的听、说、读、写等等。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学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团队指导的培养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导师(组)起主导作用。本专业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在学年限不超过6年。第1年需要完成课程学习,同时训练实验和研究技巧,并查阅文献、确定课题、准备开题报告,后3年以实验和论文工作为主。其中,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主要环节必须在校内完成。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批准可以提前毕业,但最短不得少于 3 年。

 

四、必修环节及学分

博士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7学分(含课程学习13学分和必修环节4学分)。其中必修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文献阅读(1学分)

为了确保选题的准确性和准确性,以及论文综述的质量,博士研究生在确定论文选题前必须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近年来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分析、筛选出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并认真阅读和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形成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博士生文献阅读数量要求:在读期至少阅读200篇以上文献,其中国外文献不少于100篇。阅读的文献应该反映论文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近5年内的重要文献要达到60%以上,部分文献可以考虑从最早发表时期的经典文献开始。

考核通过,获得相应学分;未能完成文献阅读及综述报告的研究生不得参加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1学分)

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5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并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前瞻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按照《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暂行规定(修订)》(海大办[2014]36号)执行。研究生通过开题报告,取得相应学分;考核不通过,按未完成必修环节处。

3、学术活动(1学分)

博士研究生应至少参加 1 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含参加国际会议并作报告(或发表会议论文)、短期出国访学、国家公派留学出国项目、境外校际交流等。考核通过,获得相应学分;考核不通过,按未完成必修环节处。

4、研究进展报告1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须公开口头报告论文研究进展,报告完成计 1 学分。本环节不能抵减学术活动。

 

五、中期考核

按照《海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海大办[2014]35号)执行。中期考核作为必修环节,中期考核不计学分。

 

六、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主要环节。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国家经济建设或本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1.文献阅读的要求

为了确保选题的准确性和准确性,以及论文综述的质量,博士研究生在确定论文选题前必须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近年来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分析、筛选出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并认真阅读和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形成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博士生文献阅读数量要求:在读期至少阅读200篇以上文献,其中国外文献不少于100篇。阅读的文献应该反映论文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近5年内的重要文献要达到60%以上,部分文献可以考虑从最早发表时期的经典文献开始。

2.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针对学科前沿和生产需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知识优势等来确定。经与导师讨论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论文选题。选题论证的基本方式是充分且全面的文献综述,并结合广泛而深入的咨询与调研。在充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理论、技术、方法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信息挖掘和综合分析,凝练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设;拟定论文题目,确定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形成技术路线,设计实验方案。对于应用技术和方法类研究选题,还要进行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和专利文献的查询,并要求选题查新,以确保拟开发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论文选题确定以后,博士生开始撰写论文综述,其篇幅应控制在5000字到10000字之间,可以有适量的图表。文献综述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是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主要简述本选题相关研究的预期成果,该成果对生态学领域的学术意义;其次是国内外研究进展,要从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进展、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再次是本论文选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介绍论文选题的预期目标,提出关键科学问题或技术问题,明确主要研究内容,形成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等;如有必要,在最后还应该对本论文选题可能出现风险进行预评估,并提出风险规避的方案。

完成论文综述和主要课程学习后,在导师指导下,撰写论文设计书,进行开题报告。

3.规范性要求

博士研究生完成开题报告,即进入论文研究阶段,最终形成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文献综述和观点评价要准确、典型、客观,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结论科学。论文内容应以博士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与数据为主。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在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

文格式等方面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论文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包括封面、版权页、目录、摘要、主体、成果、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论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四大模块,既文献综述、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讨论与结论模块一般要就论文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或结果,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中隐藏的机制和规律,提升论文的理论水平。同时,在该模块中还应明确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展望。因此,该模块一般包括全文讨论、主要结论、创新与展望等内容。

——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论文中所有的数据均应本着科学事实的严格要求,对于特异数据的取舍或缺失数据的补充,必须依据科学的统计方法实施。样品测试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及规程应该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方法和操作规程,如果是本研究首创或完善的方法,必须详细说明。数据的有效小数位数应该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设备检测限的位数,所有数据结果必须采用公认的数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数据图表中标注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论文中使用到的重要仪器设备,应该标注厂家和出厂年份等信息。

——行文格式。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符合国际通用的图书格式要求基础上,还特别注意学术论著的相关格式要求。具体参照《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2014]97号)执行。

博士学位论文设置预答辩环节(不计学分)。预答辩环节在学位论文送审之前完成;预答辩不通过的,不能进行论文送审和答辩。预答辩通过后,经过导师和所在学科审定同意,要在答辩前进行盲审。盲审专家应该是非本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相同或相近领域专家,要求由3名以上具有博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专家组成。博士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应该在收到盲审意见后,对论文作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确保论文质量。经过修改并达到相应质量标准后,学位论文还需要通过毕业答辩过程。博士研究生要根据答辩时专家提出的相关建议,对论文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最后形成论文正式稿件,报送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审定并存档。

4.成果创新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既要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更要体现在本学科科学或专门技术或方法上做出的创新成果。论文创新的具体体现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

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论文能够针对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与众不同且具有科学依据的研究思路,设计并研制新的先进的研究方法,取得更为科学的相关研究结果。论文所形成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应该对本学科的方法体系有明显的补充和提升意义。

学科理论与规律创新。论文针对本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发现新的生态学特征、过程、机理、机制等基本规律,提高了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调控能力。这些新认识应该对生态学基础理论有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意义,甚至能够建立新的生态学理论。

关键技术与模式创新。论文能够针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手段、技术方法、技术效果、技术规程等系统研究,建立突破环境限制的技术方案,并在生产上进行一定集成示范验证,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所建立的技术和模式必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或战略储备价值,有形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等物化技术的潜力。

论文所获得的创新成果必须已经或正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不涉及泄密的前提下,论文中的新方法、新理论、新观点应该在本学科国内外一流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或正在发表中,尤其是要能够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在确保国家技术安全的前提下,论文中取得的关键技术、集成模式、工程方案、工艺流程应该已经取得或已经申报国内外的专利、标准或技术规程等证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基本条件

(一)正常学习年限(四年)期满,申请我校生态学博士学位,需要达到如下科研成果之一:

1.以海南大学为第一标注单位发表科研论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以唯一第一作者发表Ⅲ区(含Ⅲ区)及以上SCI论文1篇;(2)以唯一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3)以唯一第一作者发表ESI高被引用论文(须有SCI论文检索和查询资质单位的检索证明);(4)以唯一第一作者在指定的中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含5篇)及以上;(5)以唯一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 篇,并以唯一第一作者在指定中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含3篇)及以上。

2.以海南大学为第一标注单位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并排名第一,该发明专利技术转让后得到实践应用(证明),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到海南大学账户经费不少于50万)和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使用单位达到一定的生态效果)。

(二)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必须以唯一第一作者、海南大学为第一标注单位发表Ⅰ区SCI论文至少1篇。

(三)说明

1.SCI分区以该期刊的前一年度中科院发布的JCR分区为准,Ⅰ区为学科排名前5%,Ⅱ区为620%,Ⅲ区为2150%。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按降1区级处理,并且同一篇论文不可供多人申请博士学位,例如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Ⅰ区论文1篇,按第一作者发表Ⅱ论文1篇认定,依此类推。

2.指定的中文期刊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物多样性》,或者与生态学科相关领域的全国一级学会主办的期刊。

3.所有科研成果必须与学位论文本体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与毕业论文对应的章节。

4.发表的中文学术论文必须是见刊或网络在线发表(接收函无效);英文学术论文要求online方可计入。

5.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满足毕业条件的研究生,允许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直至在毕业后两年内满足我校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基本条件后,由本人提出申请,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其学位。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详见《海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规划表》。

本培养方案自2020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生态与环境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解释。

 

 

 

 

 

 

 

 

 

 

 

 

 

 

 

 

 

 

 

 

 

 

 

海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规划表

学科代码:0713                学科名称:生态学                    学院全称:生态与环境学院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讲授

试验

讨论

1

2

学位课

公共课
 
(3学分)

BX991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考试

 

BX991011

国际交流技巧与英文论文写作

1

18

 

 

 

考试

 

专业课
 
(5学分)

BX07132001

专业前沿研讨(双语)

1

16

 

 

 

考试

 

BX07132002

生态环境大数据及程序设计

2

28

 

4

 

考查

专业基础

BX07132003

理论生态学

1

12

2

2

 

考试

专业基础

BX07132004

生态学野外实习(全英文)

1

2

12

2

 

考查

专业基础

选修课

跨类选修课(1学分)

KX01331007

自由贸易港法律制度专题

1

16

 

 

 

考查

六选一

KX00631008

精准施策与分类分层管理

1

16

 

 

 

考查

KX02531009

南海地理与旅游

1

16

 

 

 

考查

KX01731010

自由贸易港概论

1

16

 

 

 

考查

KX02331011

文学经典与人生

1

16

 

 

 

考查

KX02431012

美学与艺术欣赏

1

16

 

 

 

考查

专业选修课
 
 
(至少选
  4
学分)

BX07131001

分子与进化生态学

1

16

 

 

 

考查

植物生态学方向必选

BX07131003

植物生态学

1

14

 

2

 

考查

植物生态学方向必选

BX07131004

生态系统生态学

1

16

 

 

 

考查

生态系统生态学方向必选

BX07131005

全球变化生态学(双语)

2

24

 

8

 

考试

生态系统生态学方向必选

BX07131006

海洋环境与生态学(双语)

2

32

 

 

 

考试

修复生态学方向必选

BX07131007

分子生态毒理学

2

20

8

4

 

考查

修复生态学方向必选

BX07131002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1

12

 

2

 

考试

可持续生态学方向必选

BX07131008

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

2

30

 

2

 

考查

可持续生态学方向必选

必修环节

BX07131009

文献阅读

1

 

 

 

 

 

 

 

BX07131010

开题报告

1

 

 

 

 

 

 

 

BX07131011

学术活动

1

 

 

 

 

 

 

 

BX07131012

研究进展报告

1

 

 

 

 

 

 

 

对博士研究生总学分要求

总学分17学分,其中学位课8学分,选修课至少5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